Sale

【主題小書包】臺灣之美●原創繪本 (全套13冊 / 免運費)

小魯文化
$149.99 Sale price $155.00

以臺灣為創作元素的臺灣原創繪本

 

大家一起玩泥巴

── 「版畫」媒材×「陶藝」主題 ──
臺灣作家實地取材的質感美學之作
匠心刻畫技藝傳承、老年療癒、真摯親情

陶藝手藝人一輩子的堅持與守望
 
阿公小時候喜歡玩泥巴,
長大後喜歡揑陶。
現在阿公老了,
但他仍一心守護著蛇窯廠,
希望大家一起玩泥巴……
 
  2020年高雄市立圖書館「好繪芽獎」首獎(好手獎)得主,張秀毓老師繼《爺爺的玻璃店》、《阿婆的燈籠樹》、《爸爸的友善茶園》後,再度以版畫為創作手法,從蛇窯的構造、陶藝的製程,再到傳統文化的復興,鉅細靡遺展現陶藝產業的風貌,潛移默化中陶冶美學涵養。
  張秀毓老師堅持以版畫創作,並實地踏訪各地蛇窯廠,生動描繪場景細節以及故事質感,在畫面與色調的處理上毫不鬆懈,展現出猶如陶藝師傅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;繪畫性強的PS平版作為創作媒材,細膩傳遞繪圖的質感、速度、明暗及筆觸,效果多樣,展現豐富、趣味與獨特的藝術魅力。
  於插圖和行文中,感受真摯的祖孫之情,彰顯親情的可貴,更象徵祖孫攜手傳承文化的願景。故事主軸之外,還增加老年價值與創傷療癒的議題,切合現今社會的關注,豐富繪本的內涵。
 
【本書關鍵字】
本土文化、文化傳承、蛇窯、製陶、陶藝、美學、美術教育、療癒、老年、版畫、價值
 
【書籍特色】
  1. 專業版畫技法創作,培育獨樹一幟美感
  2. 潛移默化增進陶藝知識,品鑑陶器之美
  3. 真摯祖孫情為故事主軸,彰顯親情可貴
  4. 藉蛇窯的重建,象徵老年價值的再創造

 

我家住在田中央

用童趣的望遠鏡,看到四季不同的蘭陽平原!
◎隨書附贈紀念版及創作版明信片,可畫下並收藏屬於自己的風景。
 
我和媽媽喜歡站在陽臺上當千里眼,比賽誰看得遠、看得清楚。
我們在冷冷的二月、下過雨的四月、陽光好強的七月,
看到喀啦喀啦的插秧機,跳舞的白鷺鷥和寶石般閃亮的稻田。
從陽臺望出去,你看見了什麼呢?
 
  小女孩拿著望遠鏡,站在陽臺上和媽媽比賽誰是千里眼。不同於媽媽全景式的觀察,小女孩的眼光像特寫鏡頭,聚焦在動態、有趣的事物上,例如:把秧苗插入土裡的插秧機、跳舞的白鷺鷥、紅紅彎彎的利澤簡橋等。對比成人和孩童所見的不同視角,書中小女孩在望遠鏡中發現的景物,作者也以不講求正確比例的仿幼兒繪畫手法來呈現,透過童趣的表現方式,貼近年齡層較低的讀者們。
  作者石麗蓉老師定居宜蘭,非常喜歡在自家陽台上眺望蘭陽平原,更常以畫筆記錄下每個月份的風景。在石老師的畫作中,讀者能一覽蘭陽平原的四季美景,同時,也能從圖中的變化中,一窺宜蘭一穫稻從插秧至收成的過程,最後以一家人在飯桌上吃著熱騰騰的米飯作結,再次扣回與日常生活的緊密連結,除了欣賞蘭陽風光,也將稻米文化巧妙地包含在本書中。
  本書的圖畫含有豐富的細節,父母與孩子在共讀時,可以一起觀察、探索每張圖的變化,找找小女孩所見的物品出現在媽媽畫中的何處?為親子共讀增添閱讀樂趣。
 
【本書關鍵字】
蘭陽創作繪本、蘭陽平原、四季、一穫稻、石麗蓉
 
【書籍特色】
1.以不講求正確比例的仿幼兒繪畫手法,來呈現小女孩在望遠鏡中發現的景物,透過童趣的表現方式,貼近年齡層較低的讀者們。
2.小女孩的眼光像特寫鏡頭,媽媽則是全景式的觀察。書中圖畫含有豐富的細節,親子共讀時,可以一起觀察、探索每張圖的變化,找找小女孩所見的物品出現在媽媽的畫中何處?為閱讀增添樂趣。
3.書中藏有北宜高速公路、利澤簡橋等宜蘭地景,讓大小讀者一起認識宜蘭!
隨書附贈紀念版及創作版明信片,除了可以收藏,更可以畫下屬於自己的明信片。

阿婆的燈籠樹

◎以「柿餅」為主題的生命教育故事,充滿著溫暖的親情和分享的真義!
◎從生活體驗發現親情可貴和友情無價,學習與大自然共存,與人共享的美德。
 
九月的山坡上,
掛滿許多金黃色的小燈籠,
形成一片美麗的秋天風景。
 
        柿子是常見的季節性水果,可滿足口腹之欲,也有象徵「事事如意」的寓意。除了臺灣新埔鎮是目前仍維持傳統方式製作柿餅的地方,在其他種植柿子的地區,也可以在盛產季節看到枝頭上掛滿一顆顆黃澄澄、圓鼓鼓的柿子。農家不以為苦,更巧妙運用大自然的恩賜,製成一盤盤美味可口的柿餅,形成一片自然與人文融合的美麗畫面。故事中在阿婆製作柿餅的過程中,左鄰右舍不分男女老少,大家發自內心真誠關壞,無私無我的奉獻,不僅讓讀者看見美麗的秋天豐收色彩,也發現人性最良善的一面。 

山伯伯的下午茶

本書特色:
◎ 有山、有樹、有精靈、有魔法……當然還有小女孩和下午茶,給你一個最特別的臺灣版愛莉絲夢遊仙境。
◎ 來自奇幻山城──金瓜石的邀約,帶您發現臺灣東北角最可愛的童話,讓孩子用童話的眼睛看見臺灣自然之美。
 
微風徐徐的秋天午後,在山中的小溪邊,
女孩容容巧遇正要趕去參加下午茶的「小金靈」,
這是在芒花盛開的時節,由山伯伯舉辦的慶祝茶會喔!
不過這個祕密可不能被人類知道了……
 
  一位夢想的實踐家──崔麗君,在美好的石頭屋裡誕生這個可愛的故事。透過與大自然共舞的生活,將金瓜石的一草一木都灌注於創作中。她對這片山城的想像在本書中表露無遺,讀者可以在這裡找到屬於臺灣的童話色彩,看見金瓜石在歷經繁華之後,另一個的奇幻繽紛面貌。
 
  本書呈現了對原始山林的嚮往,以及對自然之美的愛護之心。從父母親決定舉家移居山林的第一頁起,一個不同於現代都會的價值觀便悄然滲入讀者心中。即使你不曾踏入山林,在作者的描繪下也將對「山」產生美好的想像。在茶會過後,保守秘密的約定也隱含了作者期望保護美景不被破壞的心願。以本書期許身為萬物之靈的人們,從這趟山中的午茶之旅開始,喜愛自然、享受自然、愛護自然。

鐘聲喚醒的故事

本書特色:
兒童文學作家周姚萍的第一本繪本作品!
優美敘述一個臺東部落的故事,描繪出社區凝聚的溫暖力量
 
一個迴盪在山海之間的故事,喚醒你我對家鄉的情感。
鐘聲響起,守護社區的勇氣也將甦醒!

  湛藍太平洋和翠綠海岸山脈間,有個寧靜的阿美族部落,重安。
  有一天,男孩志豪發現金義阿公倒在路旁,趕著求救卻不慎摔傷腳,動彈不得。焦急的志豪左顧右盼,在草叢裡發現了廢棄多年的警鐘,於是他拿起一塊石頭,用力地敲啊敲……越傳越遠的聲響載著志豪的急切,只盼有人聽見。
  這個警鐘曾經牽繫許多故事,默默守護重安

爸爸是海洋魚類生態學家

一本結合海洋生態與生命教育的科普繪本
 
張崑雄——臺灣第一批推動人工魚礁的學者
張東君——臺灣科普作家
父女一同帶著大小朋友擁抱自然,認識海洋!
 
  這是一本介紹海洋生態的科普繪本,這也是一本海洋教育的傳記繪本。「小魚被大魚追的時候,怎麼辦?」透過一位小女孩的發問、收集資料,並透過父親的引導,實地參與觀察,進而理解、統整與應用,了解到食物鏈、人工魚礁、海洋牧場等海洋知識。這是作者小時候跟著父親一同認識臺灣海洋生態的故事,也是值得親師共讀的故事,在這本繪本中,家長教師們可以試著學習成為「有協助能力的大人」,不要輕忽孩子們的好奇心,這就是「問出好問題」的關鍵,帶領孩子感受「悅讀」的魔力,從看見到洞見。
 
【本書特色】
1.結合海洋生態與生命教育的科普繪本。
2.本書描繪多種海底生物,介紹食物鏈、人工魚礁、海洋牧場等豐富海洋知識。
3.書末附有張崑雄教授專訪及人工魚礁常見問答,帶讀者更認識臺灣「第一」的人工魚礁。
 
【本書關鍵字】
海洋教育、張崑雄、人工魚礁、食物鏈、珊瑚礁

爸爸的友善茶園

★繼《爺爺的玻璃店》、《阿婆的燈籠樹》後,作者再度以「茶葉」為主題,刻畫本土文化中關於技藝傳承、友善土地與新住民文化融合的智慧之作。
 
        這本《爸爸的友善茶園》,作者特地選用「水印木刻」版畫的媒材,來展現臺灣茶產業的風貌,從茶葉的種植、採摘到揉製,甚至泡茶程序和奉茶禮儀等,都一一介紹給小讀者們認識外;行文中更緊扣當今社會文化現狀,如爸爸從懷疑到堅持的友善農法,以及媽媽雖是外籍配偶,卻能發揮同鄉互助合作的精神,並教導孩子奉茶禮節等多元文化的融合與學習等。
        尤其是故事最後,當客人聞名前來購買有機種植的茶葉時,爸爸堅持留下也是製茶師傅的爺爺親手烘製的老茶時,更讓人濃濃地感受到親情與技藝傳承的歷久彌新。猶如茶香,飲進喉頭,縈繞不去的是人與自然、人與人之間的尊重、友好與傳承。

 

我們去釣魚(二版)

◎生命傳承,希望永恆——感謝那牽引我認識世界的手,現在,我將這溫暖傳遞給你!
 
  「走,我們去釣魚!」
  一位父親帶著孩子釣魚,到過河川、湖泊等不同自然環境,嘗試許多釣魚方法。每次等待魚兒的過程裡,父子與生態對話,同時也是與彼此對話。時間如流水,四季更迭,孩子漸漸成長,父親也逐漸年邁……
  生態繪本作家邱承宗,這次以散文式的細膩情感,將親情融入大自然之景,娓娓道來。關懷,是可以傳遞的,不僅是親情的傳承,也可以是珍惜生態與生命的傳承。許多話,不一定要說出口,感動和想念也是,親子間總會有彼此的溝通默契,即便不完美,有一天還是會彼此了解。畫面中溫柔的色調呈現大自然的靜,襯托出時光流轉,孩子和父母可以在閱讀中細細品味,也可以依著翻頁的時間,找到屬於彼此的親子對話。

 

【本書關鍵字】
環境教育、生命教育、傳承、親子溝通、尊重

 

【本書特色】
1.「生命教育」繪本的最佳詮釋力作!
作者以「父與子的親情對話」,引導讀者如何把思想和信念代代傳下去,延續我們的熱情、奮鬥和希望,為「生命教育」主題提供最佳的詮釋方式。
2.「環境教育」繪本的最佳輔助教材!
作者利用臺灣的四季變化,並且透過池塘、溪流、湖泊和海釣的形式,除了詮釋生命的成長過程,更融合了愛惜環境、尊重自然的環境教育省思。

烏龜娶親

本書特色:
一本讓孩子認識龜山島、基隆嶼及野柳的最佳入門書。
帶您參加一場臺灣本土的熱鬧傳統喜宴。
 
頭城東方的龜大哥阿東一表人才;基隆北方的龜姑娘阿蓓亭亭玉立,
卻總是找不到「心中有愛,思想陽光」的另一半
有一天,他們相遇了……
 
一段因關懷長者而牽起的緣分,一個繫起龜山島與基隆嶼的本土愛情故事。
 
 
  這個可愛的愛情故事,是由眾多和龜山島有關的傳說衍伸而來的。除了愛情元素,更融入臺灣島嶼的人文景觀及地理特色,配上鄭明進老師童趣的插圖,閱讀同時,就像上了一堂有趣生動的地理課。書末還有小龜帶著你一同去旅行,認識出現在書中的島嶼唷!

爺爺的玻璃店

玻璃工藝薪火相傳如同一條親情的延長線,
串起老、中、青祖孫三代,
對親人、工藝、文化的愛與堅持。
 
我的家和別人家不一樣,
是一間傳統的玻璃工廠,
是爺爺努力一輩子的心血結晶。
有一天,爺爺突然生病了,
玻璃工廠只好停工了,
誰能接手工廠,讓「哧咔!哧咔!」的聲音永遠不停止呢?
 
隨著時代變遷,傳統玻璃產業式微,年輕人放棄學習傳統玻璃工藝技法,選擇離鄉背井打拚。留守家鄉的長者,看著世代經營的老工廠沒人接手,面對傳統工藝失傳的危機,感到無奈也不安。
下一代選擇去或留,學或不學,放棄或堅守,都將影響傳統產業文化的延續。
傳統產業的經濟價值也許不像早期輝煌時期,但其中卻隱含無數前人揮汗努力和傳遞的文化精神,以及對這片土地的認同和堅持。故事中,小男孩的爸爸願意回鄉接手家業,創新轉型,為舊產業找到了新生命。小男孩雖然年紀小,但看著爺爺對玻璃工藝的堅持,以及爸爸對親情家庭的執著和重視,在互相扶持和關愛下,對生命、家庭、親情、工藝文化有了更多的認同感。
本書作者以版畫技法突顯傳統玻璃工廠古樸懷舊的氛圍,與玻璃晶瑩剔透的質地形成強烈對比,期望讀者不只看見故事的意涵,也能感受作者獨特的創作和巧思。

【本書關鍵字】
傳承、玻璃工藝、鄉土、親情、版畫

【書籍特色】
1. 運用各式傳統版畫媒材與技法,兼具古樸質感,巧妙變幻出豐富多樣的色彩。
2. 跟隨小男孩的腳步,認識傳統玻璃工藝技法,了解傳統文化價值並加以珍視。
3. 劇情深刻描述祖孫三代彼此關懷的親情寫照,帶給讀者對於生命、家庭、親情的認同感。

小鳶的寶石任務

◎孩子親近海洋文化的第一本繪本:探訪基隆港文化、迎向國際、蓄積世界公民的能量。
◎隨書附贈「基隆港」導讀摺頁及學習單:導覽基隆港人文地景,及基隆深美國小顧翠琴老師精心設計的延伸學習單。
 
一張沒有註明收件地址的明信片,要如何遞送呢?
帶上滿滿的心意,乘著風,郵務士小鳶出任務囉!
 
 
 本書以「基隆港」作為創作發想的範疇與主題,尋找並突顯基隆港特色,結合文化與觀光,藝術與創意,透過繪本的文字及圖畫,呈現基隆港多元豐富的自然生態和人文史蹟之美。
  故事由一封沒有註明收件地址的明信片開始,以基隆港特有生物黑鳶為主角,隨著擬人化的郵務士小鳶尋找「寶石」的移動過程,自然鋪陳出基隆港與碼頭周邊的地景風貌,以及臺灣獨特的海洋文化。加上在雨後彩虹映照下才顯現出來的「寶石」,除了凸顯基隆多雨的特色外,也蘊含了「幸福就在身邊不遠求」的寓意。尤其故事的最後,小鳶代「寶石」回信給寄信人──生病中的小朋友,更傳遞了「想念」的溫暖與幸福。
 
【本書關鍵字】
基隆港、黑鳶、郵輪、貨輪、軍艦
 
【書籍特色】
1.讀繪本:閱讀名師顧翠琴專業導讀,引導孩子體會「幸福就在身邊不遠求」的智慧。
2.展視野:精心設計摺頁,帶領孩子延伸閱讀基隆港的生態地景與人文史蹟。
3.促思考:寓教於樂的學習單,培養孩子認知理解、統整分析、創意表達等核心素養。
4.實踐去:鼓勵親子帶著繪本,走讀基隆港,來一場認識海洋文化的見證運動。

 

日月潭

1、2、3到臺灣,
臺灣有個日月潭!

日月潭是個美麗的內陸湖泊,流傳著許多神奇有趣的傳說。
其中有一則故事,充滿了漢人對原住民生活的想像。故事是這樣說的:

原本各司其職的太陽和月亮,在一陣天搖地動後,
突然不見了!大地陷入黑暗之中,
田裡的農作物也枯萎了,人們都無心工作,
大尖哥和水社姊決定出發前往尋找失落的太陽和月亮……


一則美麗的臺灣地方傳說,開啟人們對日月潭的無限想像!

臺南遊

本書特色:
從臺南出發,一同來感受臺灣這塊土地的歷史脈動!
隨書附贈《臺南地景導覽》摺頁
 
    西拉雅小女孩與現代小男孩展開一趟穿越古今之旅,探訪臺灣歷史發展起點――古都臺南。

    他們以遠古時期的臺江作為起點,一路走過史前時期的菜寮溪、蔦松文化層的西拉雅族、荷蘭時期的熱蘭遮城與普羅民遮城……他們與左鎮人玩耍、參與西拉雅人的狩獵與夜祭、裝扮成明人與荷蘭人互動、偷覷鄭成功接受荷蘭降書……

    跟隨小女孩與小男孩的腳步,走過作為臺灣歷史發展縮影的臺南,彷彿搭乘時光機走過了臺灣歷史中各個重要的場景。他們觀看了哪些重要的地貌?旅程將以地圖上的哪一角作為終點?唯有打開書頁,與他們一同遊歷,才能真正感受到臺灣這塊土地的脈動。